听新闻
放大镜
婚恋诈骗的那些事儿
2019-03-06 16:30:00  来源:南京市六合检察院

  2014年以来,六合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婚恋类诈骗案件共计28件32人,占同期全部涉嫌诈骗犯罪类案件的22%。

  是不是完全没想到?寻求幸福的心,竟然也能被有心人利用!所以,检察官就和大家聊聊,婚恋诈骗那些事儿!

  情感类诈骗案件不仅给被害人身心、财产造成巨大损害,而且严重扰乱社会正常秩序,应引起高度重视。

  婚恋诈骗有哪些特点?

  中 / 青 / 年 / 人 / 为 / 主

  犯罪嫌疑人以中青年人为主。从犯罪嫌疑人年龄来看,犯罪嫌疑人作案时平均年龄35岁,同案犯罪嫌疑人以血缘或业缘为联系纽带。

  社 / 交 / 软 / 件 / 躺 / 枪

  对!没错!正是因为快捷的联系方式,给了犯罪嫌疑人可乘之机!他们利用—网络婚恋平台、微信、陌陌等交友工具寻找被害人。

  接下来的情节就显而易见了,伪装成事业有成“富二代”等,然后花言巧语骗你没商量,网络里是亲密无间的恋人,现实生活却毫无交集!而最可悲的是——被害人几乎从不去核实人家真实信息!

  骗 / 人 / 理 / 由 / 多 / 样

  这类婚恋诈骗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骗财理由花样层出,而且犯罪嫌疑人往往同时与多名被害人交往!我们一起看个案例~

  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犯罪嫌疑人任某某在以谈恋爱的名义取得被害人小丽(化名)的信任后,先后以开饭店、做工程的理由向被害人小丽借款,其中骗取小丽在多家银行办理信用卡供其使用,消费金额292691.56元,网络贷款转账117300元,其余银行转账61300元,共计471291.56元,所得钱款均用于个人挥霍或赌博。

  任某某骗完小丽还不算完,又以谈恋爱的名义取得被害人小婷的信任后,以开玩具店的理由向被害人贾婷借款,共骗取94300元,所得钱款用于租车、个人挥霍或赌博。

  虽然最后任某某得到了法律的严惩,但是被人害人心灵受的伤害,却难以修复。

  老年人深陷婚恋诈骗案

  六合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在办理情感类诈骗案件时发现,婚恋诈骗已延伸至老年群体,不少老年人成为案件被害人,加重了老年人的心理负担。

  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今天,不少老年人在子女独立成家后成为空巢家庭,随之带来的是心理上的孤独感和抑郁感,正是这一点被犯罪嫌疑人利用了。

  犯罪嫌疑人郭某某在搭识张琳(化名)的过程中,了解到张琳(化名)已丧偶多年,才营造和张琳(化名)处对象的假象,并在同一时间段内先后搭识了被害人李霞(化名)及马芹(化名),均假借处对象的名义获得被害人的信任,致使被害人上当受骗,在不知不觉中被骗取钱财。

  在针对老年群体的婚恋诈骗案中,被害人一旦陷入嫌疑人设下的感情圈套,就容易形成情感依赖,随后将自愿处分自己财产的行为认为是一种感情投资,即使在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取钱财的情况下,也不愿意主动选择报警。

  如何避免掉“坑里”?

  避免更多人落入婚恋诈骗的“圈套”,检察机关这样说、这样做

  一是从严打击,强化司法打击合力。情感诈骗会给被害人自身及其家庭造成严重的伤害,对该类案件应该坚持露头就打、从严打击,在保证案件质量的前提下,快捕、快诉、快审。司法机关应密切配合,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注重预防,定期向社会公布典型案例,对犯罪分子形成震慑作用。

  二是联合整治,规范婚恋平台。加大对各类婚恋网站、报纸、婚介中心的管理力度,严格信息发布程序,加强对信息的审核,对严重违反有关规定的经营者取消其经营资格。同时,积极联合妇联、民政及居委会、村委会等有关单位,搭建各种相亲会,为离异、适龄未婚人群提供更多专业安全的交流平台。

  三是教育引导,提高防骗意识。通过开展讲座、公益广告、心理咨询等形式,在全社会倡导正确的婚姻观,抵制嫁富、攀比等不良风气。同时,提醒广大群众在恋爱关系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谨慎处理经济往来,注意留有规范字据,从而维护自身合法权利。

  编辑:郭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