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开展英模教育,树立学习英模、崇尚英模、争当英模的良好风尚,促进检察队伍教育整顿走深走实,六合检察组织开展了“跟班先进找差距”活动。今天,我们就跟着周辉的日志,一起走进他的跟班学习故事吧~
我跟班学习的对象是我院第五检察部主任孟祥凤。她办理的公益诉讼案件先后被评为南京市保障民生十大典型案例、江苏省保障民生十大典型案例、全国十大公益诉讼案例。2019年、2020年连续两次荣立南京市检察院个人三等功,获六合区2020年度“最美政法干警”称号。
跟班日记
2021年3月31日
今天参与了第五检察部的案件讨论,本院在履行公益诉讼职责中发现,本辖区部分超市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存在严重的塑料污染隐患,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根据《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规定,相关部门要履行停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的监督管理责任。《南京市商务领域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试行)规定,“到2020年底,全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在讨论过程中,我发现孟主任对相关法律法规条文如数家珍、深谙于心,有着敏锐的嗅觉、审慎的调查、精细的办案态度。她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2021年4月6日
今天讨论一起公益诉讼线索案件。孟主任在履行公益诉讼职能时,发现辖区内一处红色资源纪念馆内墙面宣传展图均以泡沫易燃材质为基础,部分宣传板、窗口存在损坏,一直未修复。纪念馆位于公路旁,周围无其他建筑,距离村庄较远,纪念馆内没有任何消防设施和设备,一旦着火,后果不堪设想。另外,革命烈士陵园内部分烈士墓碑存在裂损、花坛周边贴砖存在损坏问题。为切实加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发挥红色文化在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引领作用,孟主任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向相关部门制发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履职尽责。孟主任立足实际,深耕公益诉讼,不遗余力寻找案源线索,突破线索来源短缺等问题,表明了她热爱工作的敬业态度,让我学习到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要做有心人。
2021年4月9日
今天至龙袍街道、竹镇镇就4件12人滥伐林木公益诉讼案举行公开听证会。在认真听取和了解案情介绍后,各位听证员对案件处理、环境影响、社会效果、后期整改和监管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意见和建议。12名滥伐林木的当事人也纷纷表示愿意积极承担修复责任,将尽快采取措施补植复绿,挽回受损的林木资源损失。对于此次公开听证会,各位听证员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寻找修复资源损失方式的同时,也对环境侵害行为人进行了思想教育、普法宣传,突出了处罚不是目的,修复才是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公开听证之前,孟主任带领我们做足做实了诉前督改工作,耐心劝说每一个当事人认识到破坏资源的后果并自愿承担修复责任。诉前督改不仅能使当事人免于被提起公益诉讼,也为当事人减轻刑事处罚争取了机会,这也充分体现了孟主任一心为民的工作态度。
2021年4月13日
今天我自行学习了孟主任的两篇理论文章:《基层检察院在环境保护领域开展行政检察监督的探索》《检察机关开展长江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公益诉讼实务研究》,均发表在《中国检察官》杂志上。孟主任说:“文字写作和理论调研能力是年轻干警必备的素能。材料的积累功在平时,文字能力不是简单的辞藻拼凑,而是要做一个工作上有心人,多琢磨、多体会、多思考。”
跟班学习心得
☑扎实的法律专业素养。所谓优秀,不过来源于点点滴滴的积累,日复一日的坚持。
☑一心为民的工作态度。办案一定要有同理心,要释放司法善意。我们办的不仅是案子,还是别人的人生。
☑杰出的理论调研能力。检察官要有工匠情怀,要有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不仅要精心打磨每一个案例,更要从案例中总结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
榜样是光,照亮初心。两周的跟班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我将以此次跟班学习为契机,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将此次跟班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老师”孟祥凤说
在我院这次的跟班学习活动中,我有幸成为一名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办案“导师”,与刑事检察部门的助理周辉同志共同开启了一段民刑协作的“办案之旅”。我们在民事监督案件、公益诉讼案件方面发挥各自所长,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阐述对案件的认识和理解,求同存异,最终确定案件走向。对这次跟班学习活动,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民刑业务的协作配合可以在更深层次、更广的范围开展,能够实现办案效果最大化,进一步为民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