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买卖
2022-11-08 12:21:00  来源:检察日报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交易、支付、交付三位一体的传统交易模式被打破,买卖标的也逐渐变得五花八门、多种多样,诸如游戏账号、装备等虚拟财产逐渐进入市场,成为线上交易的对象。但实践中不乏“虚假交易”“先卖后盗”等问题出现,导致买家财产受损。

  据澎湃新闻10月31日报道,小奇在网络游戏中是一位资深玩家,段位高、装备好,但现实生活中,他没有固定工作,生活相当拮据。2021年初,小奇因无力归还朋友借款,打算转让自己的游戏账号。玩家小波知道后,很是心动。二人经过一番议价,小波支付12万元,将小奇账户及其中的装备全部买下。

  交易完成后,小奇心有不甘,于是在网上花20元购买了“账户被盗找回”服务,再向游戏平台运营商申诉,谎称自己的游戏账户被盗,后通过账户绑定的原始邮箱、手机号码等信息,成功将卖出的账户“恢复”,又设置了新密码。

  小波买下账号后,很快就发现无法登录,打算向小奇询问情况,却发现自己已经被对方拉黑了。察觉不对劲的小波立即报警。公安机关随后以涉嫌盗窃罪立案侦查,并很快将小奇抓获归案。经查,小奇已经将12万元用于还债和个人消费。

  一审法院以盗窃罪判处小奇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5万元。小奇以判决过重为由,向上海市第二中级法院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经过审理,依法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所谓银货两讫,纵有万般理由,卖出去的东西哪有再偷回来的道理?更何况只是单纯的心有不甘,于法于理这都说不通,“空手套白狼”最终换来的只能是身陷囹圄。

  时代在发展,相信今后越来越多的虚拟物品将会成为线上交易的对象。不同于实体标的,虚拟物品交易风险更大,更容易成为不法分子作案的对象。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切勿抱有任何侥幸心理。

  此外,如何营造更加安全放心的交易环境,是我们今后更多要考虑的事。第三方交易平台当然要担起责任,利益攸关的买卖双方更要提高警惕,正规平台交易、解绑信息、修改密码等安全措施必不可少,其他相关各方也要各尽其责、齐抓共管。毕竟,民法典明确虚拟财产与现实财产权益具有同等的保护地位,多考虑一点总没错。(王宇)

  编辑:应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