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森林资源补偿基地荒芜变绿洲
2019-06-14 16:16:00  来源:南京六合检察院

  近日,六合区院检察官、相关部门人员带着一起滥伐林木案件的两名涉案人员一同来到六合区森林资源公益补偿基地,种下600多株小树苗,这是自2018年12月20日该基地建成以来的第二次植树活动。涉案人员为什么要种树?这个基地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块基地的成立源于六合区检察院去年提出的“共建公益基地”的想法。

  2018年5月,该院通过对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的判决情况梳理发现戴某等四人因为滥伐林木罪被判处了刑罚,法律虽制裁了破坏者,但被毁坏的森林资源却无人过问。如何让其得到有效补偿?该院提出了上述想法。

  根据公益诉讼工作要求,该院建议农业局责令戴某等四人补种林木,并和农业局成立了联合工作小组,多次与各乡镇街道对口林业部门联系,确立了以建立公益补偿基地的形式长期开展该项工作的方案。该院联合相关部门多次实地查勘,先后解决了项目资金、规划选址、树种确定、招投标开工建设等问题,最终选定一块约500亩的集体土地作为基地。

  2018年12月20日,该院检察长姜红舸和干警、相关部门人员、涉案人员等五十多人,带着1000多株小树苗,在荒芜坑洼的山脚土地上种下希望,而带着殷殷期盼的小树苗们挺过了严寒,一路成长,生生不息。

  现在,他们再次种下600余棵绿色希望。“去年种的小树苗,春天一过,都长这么粗了。”随行检察官不禁感叹,看着眼前这片抽枝发芽努力生长的树林,谁能想到,半年前,这儿还是一片荒芜。

  在六合区森林资源公益补偿基地进行林木补种已经成为该院开展公益诉讼工作的常态。近年来,该院不断加强新时代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检察工作品牌,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检察贡献度。2018年以来,已开展“六合公益行”活动5次,探索生态修复补偿机制,建立公益补偿基地,植树近两千棵。依托“以案释法”宣讲团开展主题宣讲活动22次。通过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发布生态环保类典型案例8件。还邀请区电视台拍摄环境保护法治教育专题宣传片,激发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热情,为守护六合青山绿水贡献更多力量。

  编辑:郭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