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六合区人民检察院关于融入区域治理体系建设情况的报告
2021-12-21 14:35:00  来源:南京市六合检察院

  近年来,我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四大检察”“十大业务”,主动融入区域社会治理,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把握政治属性,构建多元共治新格局

  1.坚持政治引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道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大决策部署,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以更高的政治自觉、法治自觉和检察自觉,主动投身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中,合力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2.贯彻中央部署。《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要求“检察机关要着力提高法律监督能力水平,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作出新贡献”。我院把《意见》落实作为融入区域社会治理的纲领性文件,向区委专题报告贯彻落实情况,区委常委会专题研究贯彻《意见》措施,提出“深刻领会《意见》重大意义、全面落实《意见》部署要求、营造支持法律监督良好氛围”等意见要求。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贯彻《意见》措施后,我院召开专题党组中心组学习会,认真落实市、区委部署要求,切实转变检察理念,促进法律监督工作提质增效。

  3.明确具体方案。秉持“跳出检察看检察”,从全局的高度把握和找准参与社会治理的落脚点,推动检察工作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在全市检察机关率先出台《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促进区域治理现代化的意见》,推进检察工作全面深度融入区域治理建设,构筑起以优质高效的检察产品服务保障区域治理现代化的“四梁八柱”,为检察机关参与社会治理指明方向、提供路径。

  4.深化协作配合。树立参与社会治理“一盘棋”思想,形成多元主体协同共进的生动局面。主动与生态环境、市场监督、自然资源等部门建立常态化工作联动机制21个,从源头上实现治理信息共享、治理过程联动、治理效果互促。结合办案中发现的行业性、领域性社会治理突出问题,依托协作机制共同开展国土资源、林业资源、安全生产等领域联合整治,推动行业系统治理,实现双赢多赢共赢。主动聘请9名行政机关业务骨干担任公益诉讼专家辅助人,提升共建共治的专业化水平。

  (二)融入服务大局,赋能跨越发展新动力

  1.维护和谐稳定。助力擦亮古棠新韵宜居名片,依法提起公诉高频高发的非法集资、食品药品领域等犯罪,稳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依法严惩电信网络犯罪,开展打击治理手机“黑卡”、打击网络犯罪“黑产”等专项行动,净化网络生态空间。落实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

  2.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擦亮创新强效产业名片,出台服务民营经济健康发展10条措施,深度融入区“法治111”服务体系,助力企业行稳致远。严厉打击侵犯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犯罪,最大限度保护市场主体。

  3.守护绿水青山。助力擦亮襟江带滁生态名片,保护生态环境资源。严厉打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一起案件获评全省检察机关环境资源保护典型案件。筑牢“十年禁渔”长江“堤坝”,打击非法捕捞水产品犯罪。打造滁河流域跨区域检察协作、“林长+检察长”、“恢复性司法”生态检察模式等具有区域特色的工作机制,携手共建池杉湖湿地公园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守护大美六合山水林田湖草本色。

  (三)坚守为民初心,书写民生检察新篇章

  1.回应群众关切。盯牢“舌尖上的安全”,对7名“地沟油”生产者、销售者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系全市首例食药领域10倍惩罚性赔偿案件。督促相关部门将50名食药领域涉罪人员纳入监管“黑名单”。联合职能部门在全区范围开展散装食品安全专项检查,规范经营管理。托牢“脚底下的安全”,摸排发现区内部分窨井盖老化破损,无障碍通道标志不清,消防通道被占用等突出问题,先后开展治理窨井盖、整治违规占用盲道、消防通道等公益诉讼专项活动,助推行业主管部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综合治理。呵护“孩子们的成长”,在全省率先开展在校矫治涉罪未成年人,一起案件获评全省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优秀帮教案例。“没完没了”抓“一号检察建议”监督落实,推动在教育、卫生系统建立入职前查询违法犯罪记录机制。多渠道救助困境儿童,帮助一名“黑户”未成年人一揽子解决落户、入学、监护难题。

  2.化解治理难题。结合办案中发现的精神病人、惯偷惯犯等特殊群体管控缺位易引发治安隐患的问题,集中梳理类案信息,建议有关单位从源头上强化管控手段和帮扶措施,有效降低肇事肇祸风险和重新犯罪率。相继报送《“四不管”农村未成年人成为“新城市流民”滑向犯罪令人唏嘘》等社会治理类情况反映17篇。就走访发现的田间地头农药废弃包装随意丢弃造成土壤、水体污染的现象,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专项监督行动,推动投入专项治理资金,助力美丽乡村建设。针对黑恶案件背后物业管理薄弱环节,召开制发检察建议公开论证会,向有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标本兼治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针对建设工程施工领域违法挂靠、非法分包造成安全事故和公益损害的问题,制发诉前检察建议督促相关部门加强市场准入管理,助推重点行业领域常治长效。

  3.实现诉源治理。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对群众来信来访均在7日内告知“已收到、谁在办”,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率100%。灵活运用检调对接、刑事和解等手段,以求极致的精神使案结事了成为常态。深入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减少行政争议。推进“四大检察”公开听证全覆盖,以“看得见”、“听得到”的法治形式,畅通诉求渠道、修复社会关系、促进息诉罢访。开展以案释法,把案件不起诉公开宣告、公开听证等作为最好的法治公开课,从根本上促进群众法治观念养成,实现更深层次的源头治理。

  (四)深化能动检察,激发社会治理新活力

  1.创新治理路径。深度参与“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社会治理模式,构建“政法网格员+片区检察官”联动工作机制,成立9个片区检察官服务团队,主动加强与专职网格员、基层庭站所等协作配合,推动参与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延伸。明确具体牵头部门,定期围绕“四大检察”“十大业务”,详细梳理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切入点,以“命题作文”的形式将任务要求推送给对应的片区检察官团队,由其带着具体案件、具体问题、具体事情下沉网格开展工作,实现检察工作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片区检察官“进网入格”过程中的“耳目”作用,准确摸排“田埂”上的第一手信息,找准找对社会治理的关键“脉搏”。2起案例获评全市政法网格员典型案例,经验做法先后被省市委政法委、学习强国平台、《江苏法治报》头版等转发推广,在全市政法网格员队伍建设工作推进会作交流发言。

  2.更新治理理念。深化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质效,充分彰显其在社会治理中的制度价值。

  3.丰富治理手段。加强社会治理“智治”建设,建成公益诉讼实验室,配备土壤、水质、空气等快检快测设备,及时收集固定办案相关证据,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购置“企查查”、“天眼查”、地理信息平台等智能化软件,设计六合全域实体沙盘,可视化呈现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分布,提升辅助办案专业能力。将无人机航拍运用于现场勘验取证,经巡查及时发现并移送2起非法采矿案线索。建成网呈会议室暨司法办案调度指挥中心,实现议事议案和指挥调度功能一体化。规范远程开庭、远程接访、公开听证、圆桌会议等功能房建设,高效高质参与社会治理。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发挥检察职能,助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检察贡献度还有待加强,融入区域社会治理的特色亮点做法还不够突出,检察参与社会治理的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与行政执法机关的沟通协作,合力助推社会治理的力度仍待进一步加大,协作配合机制仍需完善,多部门联动共治的成效尤需进一步放大;

  (三)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精准度需进一步提高,“穿透性”监督的刚性和韧劲有待加强,主动发现社会治理“症结”的司法检察能动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我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统领,牢记“国之大者”,贯彻落实中央《意见》部署和省、市、区委要求,把检察工作放到社会治理的大格局中去推动,充分发挥“四大检察”“十大业务”在助力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司法检察能动作用,为加快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大美六合发展愿景注入检察力量。

  (一)持续深入推进平安体系建设。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积极参与网络综合治理,提升网络犯罪办案质效,依法惩治危害安全生产犯罪。坚决办好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民生小案”,充分发挥个案办理引领社会治理功能作用,增强检察建议的精准性,持续抓好建议的跟踪落实,促进源头治理、系统治理。

  (二)持续完善法治服务体系建设。优化服务保障民营经济举措,推动营商环境真正成为六合加快发展的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竞争力。发挥区域协作联盟作用,继续做实“长江大保护”,加强生态文明司法保护。健全涉罪未成年人精准化帮教机制,加大对贫困当事人的司法救助力度,加强弱势群体权益保障和支持起诉力度。配合做好特殊群体管控工作,形成社会治安联防联控。

  (三)持续助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继续落实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结合办案向行政执法机关发出社会治理建议和推动出台规范性文件,促进依法行政、严格执法。落实重要诉前检察建议向党委、人大、被建议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抄送备案制度。深化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

  (四)持续健全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建设。充分履行“美好生活法律守护者”的检察责任,主动融入矛盾纠纷大排查、大整治行动,不断提升涉法涉诉信访矛盾化解质效,完善信访终结退出机制。扎实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持续抓好司法救助、刑事和解、认罪认罚、公开听证等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五)持续构建协同治理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政法网格员+片区检察官”工作机制,在“为民办实事”中提升治理能力。健全与行政执法机关协作配合,围绕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联合开展专项整治、专项监督、专项保护,凝聚治理合力。深化智慧检务,让科技赋能治理的效果持续释放。

  编辑:郭思